首页
 
北京市大兴区富强路2号2层205
18310198719
sjslwhfz888@126.com
100022

文脉传承任重道远 书画陶艺道法自然

点击:时间:2020-07-24
           文脉传承任重道远  书画陶艺道法自然 
                                   谢荣松 
中国的书画是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演变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璀璨明珠。
中国的汉字从陶器、红山文化图腾、象形文字、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的甲骨文演变而来。中国文化的历史溯源,垫定了中国书画同源的历史根源。
一些学者认为,学习书法国画,先从书法国画的理论学起。
我认为,学习书法国画,一开始就学理论,就会扼杀儿童的艺术天性。应该向儿童多讲历史文化及名人书画的历史典故,培养学习书画的兴趣。
儿童对学习书画的兴趣,父母家长的启蒙教育是关键,家族文化的熏陶及家规门风的传承很重要。家族历史渊源的家规门风的传承,家长在早期对儿童的引导启发,让儿童对家族历史文化逐步有一个的认识,再引向传统文化,让孩子在上学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上学时,家长配合老师对学生进行书画教育,进入初高中时期,根据个人书画慧根的天性,有针对性指导孩子开始临摹历代书画,这对于一个人的艺术成长很重要,这就是我的书画成长史的写照。
学习和研究书画理论,应在书法国画临摹二十年以上,再深入研究书画理论,并进行写生及作品创作,才形成个人的风格,此时所写的书画创作体验和论文,才能启发后人。
文化是书画的根基,诗词是书画的文脉品格,书画理论则是专一单项书画艺术的理论个人的书画观点、体验、论据及论证,乃至一生的书画风格进行系统性的概括与总结。本文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
遵照祖父的嘱托,不到六十岁,不得将自己的书画与人争长短,应理性地埋头苦干,传承文脉,练就个人风格。
我已步入六十甲子,按祖父的规矩,可以把前半生的书画艺术与人交流。
我7岁跟随祖父用刀刻字、用毛笔练习书法,上学后爱上了画画。经历了临书法字帖、临历代名国画、临碑文,后来拜师学艺、写生到临摹、创作的阶段,形成书法、国画、治印、雕塑(刀刻浮雕)、诗词为一体的个人风格,从学艺至今已整整五十三年。
我的陶艺,本质上是雕塑艺术的延伸的另类艺术,它是借陶瓷的载体进行再创作。在陶瓷上,以古今人物山川河谷为素材,或以诗词为创作为依托,以刀代笔,进行书法、国画、浮雕创作。创作的陶瓷作品已经由一个工艺品,脱变为思想文化的艺术品。所以说,我创作的陶瓷艺术品是独具风格的文化思想艺术品,是集历史文脉、传统文化、并体现诗书画合一的陶瓷艺术品。陶瓷艺术品在器皿设计和烧窑打磨中,具有陶瓷青铜元素的风格。我的陶艺作品是集炼矿、制坯料、设计器皿、手工制陶、诗画浮雕于一体,具有鲜明个性化的的陶瓷艺术品。
五十三年来,我逐渐形成了的书法、中国画、雕塑艺术、诗赋、陶艺、治印的六方面既相为独立,又相为依托、互为合一的个人艺术风格。
历史文化、唐诗宋词是我创作之源,书法、国画是我之本,雕塑雕刻是我之特性,陶艺是我的艺术“集结号”。

一、 书法作品的夏商甲骨汉隶晋行草隋唐楷书遗风
 
书法,是我从艺之始。用毛笔,用刀雕刻开始我的写字(书法) ,开始我的艺术人生。
书法,是汉字演变历史中形成的独特艺术种类。
书法艺术兴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象形文字或图腾符号。汉字刻画的符号,首先出现在陶器上。
中国的书法艺术始于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时期”,书法艺术也从甲骨文开始。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人类所知最早的文字雏形。
我祖父,没有高深的书法理论,也不懂得人类先祖刻画符号于陶器上,只知道人类先祖是用石用刀刻画符号于甲骨、陶瓷器皿上。他老人家指教我以刀代笔,刀刻能练金石篆刻的力度,用绳悬石以练臂力。练字时,他老人家从背后拉我的毛笔杆,不着力握笔,就会满脸墨汁,重伐家法。
他老人家说,中国的文字是先祖们用于与天神沟通的符号,甲骨文是从这些图腾符号而演变的。甲骨文能感知人类的生命气息与宇宙万物沟通的灵息符号。孩提时期的我觉得很新奇,这种新奇提起我学习书法的兴趣。
我从小注重文化修养,对道家文化道法自然、儒家文化仁义礼至信内容有着较深的认识。我出生在南禅道场地广西桂平思灵山,后到广州光孝寺拜师参禅。对《金刚经》的不执不着不住禅机心识有一定了解,特别是禅定后,心识朗朗然,一即十,十即一,万法归一,心佛无别。正是:一笔一菩提,一画一世界,先觉知有为法,再触笔杆,后着墨表乾坤,心识意念力度洒落在宣纸的书法字体上。
从刀代笔,单刀书法,是我书法中的特殊方法。此书法,用在坭兴陶的壶与器皿上的雕刻尤为突出。以刀代笔,心造法门,单刀如心书,一刀如一笔,不复刀,不改刀,着力于刀的力度控制。在陶瓷壶及花瓶的单刀书法时,即体现刀刻的书法韵味,又不刻破坯品。这单刀书法,要花十年功夫才能达到笔刀合一的效果。这是我特有的书法风格。单刀书法传承书法章法和心识品格。当刀法与书法互为沏透融合时,刀法书出古扑、刚健、道婉、透逸、凝重、流丽的书法生命力和美感。五十年的历练,开创单刀书法的风格。
书法如心法,无来无往性本然,道法自然墨乾坤。书法历经2000多年(最近有些学者提出了上下五千年的书法历史)的沿革与发展,不同时期的书法艺术的表达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价值取向艺术追求。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造型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一方面书法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更重要的是书法是中国书画陶艺基础,以书法笔墨方式,延生了中国特有的水墨画。书画同源由此产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丞相李斯主持全国统一文字,统一语言,统一货币,统一计量,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秦朝是继承与创新变革时期。《说文解字序》言:“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日刻符,四日虫书,五曰篆印,六曰署书,七日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文字的面貌。
由于李斯小篆的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隶书出现了。“隶书,篆之捷也”。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向隶书的蜕变,由象形线体结构体向纵势横体转化,线条波磔更加明显。
汉隶,即汉朝汉字的隶书。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隶书讲究字体的结构,运笔时偏平斜形,横平竖直,左折右波,蚕头雁尾,蚕无二设,雁无双飞。
2009年,我拜访了广州“岭南第一隶”的李伟老师,并将我的隶书书法请李伟老师指正,李伟老师就隶书书法的要领对我进行了指教,特别強调汉隶是我国书法史上的基础,要写好书法,汉隶书法是根本。李伟老师赠送一套他临摹的《汉隶》书法书籍1-3卷给我,指导我临摹汉隶书法。
从甲骨文,到汉隶,书写文字,还有一种审美价值。其中,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是太祖公谢安及其好友王羲之。谢安(公元320-385年),字安石,号东山,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士、宰相。谢安作为东晋的宰相,统领八万晋军在淝水之战打败得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被封为太博。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对儒、佛、玄学、书法有较高的素养,常在会稽郡山阴山的山居与王羲之、孙绰等人品茶喝酒,论书说道,吟诗赋词为酒令,王羲之作记,写下了流水吟诗品酒的记事。这就是闻名中外的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1979年我读大专时,专门临摹谢安、王羲之的书贴。参加工作后临摹王羲之的行书贴《兰亭序》、临摹王铎行书贴近10年。
我在陶艺作品中,单刀书法风格体现谢安、王羲之的遗风。我的单刀书法也传承了南北朝的北碑南贴的风骨,临摹碑文,领悟北朝碑文的厚重与灵动。我对学生传授时,强调临摹北朝碑文是练习书法的基础。先读帖,领悟帖中的书法要领与个性,再用单刀书法临摹碑文,最后用毛笔临摹,形造独特的“刀逸书体,笔透纸背”的个人风格。
隋朝开拓了楷书的新纪元。楷书是我的练习书法的基础之一,我10岁临颜真卿的“颜体书法”字帖,1976年我15岁上高中,参加学校书法比赛,以颜体书法获第一名。1979年,得欧阳恒忠老师指点颜体楷书要法,参加广西大中专书画比赛获书法、国画比赛二等奖获。
大唐盛世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到洛阳考察碑文时,在碑文拓印中,唐朝的楷书、行书、草书的各门各派保存较好,唐朝的书法水平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以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薜稷的书法最具代表性。
广东有一个书法大家,他的书法楷书为主,苍劲有力,却很有个人特色和书法美感,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陈永正教授。2011年,我在恩师广州美术学院曹崇恩教授的引荐下,我到中山大学登门拜访了陈永正教授。我们在交谈中,陈永正教授对我说:“我的书法是以笔代刀,你的书法是以刀代笔。” 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广州政协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学会荣誉会长邬梦兆先生,很关心爱护我,对我的陶艺很赞赏。他对我说:“你的以刀代笔是书法的特色,用刀表达书法比用毛笔书写的书法更有书法的韵味。”
我的书法,以刀代笔和做陶的缘故,篆刻治印,成为我书法中的一个艺术特色,特别是用坭兴陶篆刻烧制印章,又是我的艺术特色。
2011年,我人生进入五十岁,我进入了作诗作词书法创作的黄金时期。
我的书法既传承书法作品的夏商甲骨汉隶晋行草隋唐楷书遗风的章法,又体现诗人的狂奔,更体现禅文化的机趣。篆、隶、楷、行、草相得益彰。
书法的章法,有讲究,又不深究。
我书法基本的章法,书法中有个文脉法度的拿涅。练习书法三十年后,就依照书法的章法,结合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往自己的书法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书法的章法是稳定又灵动的,要以汉隶晋行草书隋唐楷书风骨传承历史遗风,要以诗词表达的内容创作书法表达内在思想,要以书法时代背景表达不同的书体方式,逐步形成自己特色的风格,可以狂风聚雨,也可以和风细雨;可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奔泄,也可以象拨云寻泉的涓涓流淌;可以象春暖花开南国春色,也可以象干枯北漠中顽强抗争的生命小草。
创作书法作品要根据诗词的内涵去表达,既体现时代气息,更能够使作品传承历史文脉,使每一个书法作品都是独立体的孤品。
章法只要结合具体作品内容和个性风格才有意义。同样,章法亦是心造法门,万法自然而不造作。
 
 
二、 笔势连贯墨阴阳  实景写生道沧桑 
中国画,简称国画。中国画,又叫水墨画,国画以它独有的笔墨辨析度傲立于世。
国画中以笔势表达的意与写的不同,又分为工笔画和没骨写意画。以表达内容不同,又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创作一幅国画,既要传承国画中的笔墨传统,又要写生创作,把文化特点、人物山水花鸟特性用笔墨表现出来。
<一>、笔墨是国画的生命轴线。
笔墨是国画的基础,什么是笔墨呢?没有笔墨,就谈不上国画。
书画同源,国画是一笔一笔书写出来的,书法中的中锋、偏锋、逆锋在国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书法中的连贯气势在国画中更为突出,笔锋的表达,即是人物音容动作动态体现,是山水花鸟线纹曲正斜阴阳的彰显。
笔墨是中国画独有的文化与品性的特征,与于西方油画重彩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中国画使用毛笔在宣纸上进行作画,一笔一墨书写笔触留在纸上,书写笔法造就了中国画的笔墨基础。
笔墨是国画的命脉。国画用笔用墨的重要性,在国画体现中国文化的特点,古人常说“墨分五色”,墨,黑重,加水的多少,运笔快慢,用锋轻重,可以把墨分为五色。浓淡干湿,一笔下去表现阴阳太极无限,表现了宇宙万物境界,表现了白天黑夜阳光阴天风云雨雪,这是中国的一种文化,是国画通过笔法,以墨张扬中华精神,这就是国画精髓所在。
国画摄取物象的形与神,所表现出来的笔之态与势,情与意,就是国画的笔法。
南齐谢赫在“六法论”中所提“骨法用笔”。什么是“骨法”,骨法即笔法的“骨气”,骨法是指用笔来表现物象的骨力、骨气。元朝赵孟頫提出“以书入画”,强调用笔的书写性,要把握住笔与笔之间的内在关系,如同书法中各笔的气脉连贯一样,笔笔生发、笔笔相应。
我是先书法,先雕刻式的“以刀代笔”,后国画。得岭南画派泰斗阳太阳教授点拨,习岭南、漓江山水,以书入画,以书法的特点用意用笔,意在笔前,表达风骨精神。国画作品构思要先意念作品表达的主题,即精神所在,人置身于景物设想的联想空间,再用笔用墨,达到物以笔传,取以笔生,气脉连贯。作画时要注重中锋、偏锋、逆锋的笔法造势和厚重力感,又要注重浓淡墨的没骨飘逸洒脱,但这种力量藏于无形,不过于苛刻,用笔轻重、疾徐、偏正、曲直要含蓄有力,飘逸得法才产生美感。
我的国画既汲取传统笔墨文化和品格,又传承了岭南画派、漓江画派风格的风骨特质。岭南画派与漓江画派本为一个画派,两画派如同兄弟,漓江画派是岭南画派的引领者之一--广州美术学院首任副院长阳太阳教授所创立,他的画从笔墨走势中窥视出运笔的行迹与气势,富有没骨入笔,朦胧造势,体现漓江山水的碧玉清澈烟云的特色,和中国的道家文化道法自然融为一体,把画家的精神感受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这就是一种风骨精神。
岭南画派体现四大艺术特点,一是以岭南地域特色,把岭南区域的文化、民俗、景物风光为创作的题材;二是主张写生,将中国传统的笔墨与西方的色彩结合起来;三是博取诸家之长;四是用没骨法,用撞水撞粉法体现作品,体现作品主题的真实,表现出风骨层面的内在精神。
我生长在西江流域的黔江、郁江、浔江的山水河谷平原,作品表现突出以山川河流航运为主的西江流域特色的山水画,后来与13人组成岭南画派的“西江画艺术研究中心”,我的作品很多表现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西江流域文化景物题材的特色。
岭南画派多为偏锋横扫,或点垛皴擦,尖锋与秃锋兼用,渴笔与湿笔相互渗透,离披麻点苔墨,迹断而气连,指腕虚活,收放自如,堆积重墨,淡化境界,以境配诗,以诗作画,留白处惜墨惜色如金,主题中心人物景物表现重彩叠彩不含糊。
北宋韩拙在《山水纯全集》中有“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以概括用笔用墨的关系问题,岭南画派在用墨很讲究,墨色由浓到淡,由虚到实,由焦到湿的墨阶中,分为焦、重、浓、淡、清五个阶梯。
国画即水墨画,要使墨色丰富,要善于用水。清朝张式在《画潭》中说;“墨法在于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墨色的变化,墨与水的交融,才能产生阴阳太和境界。
在这里我着重说一下岭南画派的虚空留白所体现的风骨精神。
虚空的笔气墨韵是想象空间的留白,留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如何“收宫”。
留白处是作品很重要的思想气势表现方式,我对留白有三种画法,一是空白,国画中的空间是国画中的想象时空的无限物象,用淡墨点化;二是在景物间留白,特别是山水画的山与山、山与树之间的留白,我用画云的气韵来连接,体现禅文化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风骨精神。岭南画派巨匠黎雄才大师在空白处用淡墨先画出云的气势,再把带水的毛笔叠墨,流出既毛涩又苍润的笔迹,形成清淡的意境和气势;三是题词作诗落款铃印,我创作的作品的特征就是赋词作诗,并以签名、年月、轩号、铃印,以示作品的完整性。先赋词作诗后作画,画画时留白处视诗词的长短而定。先作画后题词,看画的留白的空间再作诗题词。国画是集诗文、书法、篆刻印章、绘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这是国画的独特的艺术传统。国画上题写的诗文与书法,不仅有助于补充和深化国画的意境,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表达文化思想层面的精神境界和文化修养。
<二>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结合西方素描手法写生,行万里路创作出大型山水画卷。
这里所说的写生,是指国画的写生。山、石、树、河、云、车、船、房、人等,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写生作画是吸进千江水,呼出万重山的过程。
人物画,更多的是人物的素描写生,准确地把握人物的身体比例,相貌轮廓。
国画中人物画,分为工笔与写意两种。中国传统的人物画注重的文人精神的书写笔墨表达,以美学、意境的笔墨韵味去表达,讲究的是人物景物笔调色彩在视觉上的唯美感受。
素描是引进西方绘画的基础理论和透视方法、对物象观察明暗对比色彩进行写生创作。人物国画讲究的是人物的笔墨表达人物的思想境界,留白的想象空间。西方人物油画则是画面填得满满当当,不留空隙,留白却是画面还没有完成。
现代国画家徐悲鸿大师,首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早年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学校,特别强调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并把素描的基础理论应用于中国画的人物创作中,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一千多年间勾红填色形式的大体结束,一代新形式的国画诞生了,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 。
我师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曹崇恩教授学习雕塑艺术,对模特、石膏人像的素描要求很高,首先要从透视的角度去观察人物的形家动态,人物的特征及精神状态,才用铅笔作为距离尺度来确定人物的比例,用铅笔勾出轮廓,用铅笔描出人物的线条静态形象,根据光学的特点,用线条把人物的五官、明暗表现出来,特别是眼睛晴部分,通过铅笔的线条的重复、铅笔的轻重把眼球及五官画出来,擦掉多余的辅助线,使人物的立体质感表现出来,再着重画出肌肉动态的明亮阴影变化,把人物神态体形写实表现出来。素描功底的扎实,透视中的平远法、深远法及方位消失点等西方绘画理论在国画的人物山水画应用,对提高国画的水平和国际认可度十分重要。
我不会盲目照搬西方油画的理念,国画的传统笔墨和人物山水唯美理念很重要,这是国画的根本。写生中,注重中国文化审美观,用笔用墨绘画出人物、山水、气势、韵味、境界的国画创作,在留白中用淡墨勾线拖笔画出国画特有的白云、红云、紫云的氤氲于纸上,留住云的美感溶化于山水中,通过诗词衬托,凸现国画大美的理想境界。

 
工作的调动,我到北京工作,使我对北方山水人物及北方先祖文化和先秦文化、秦汉隋唐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俗话说得好,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工作之便,我沿着古丝绸之路的沿线。我深入到北京的房山、门头沟、河南洛阳、河北的张家口、承德、兴隆、陕西的西安、咸阳、甘肃的兰州、酒泉(敦煌)对长城、草原天路、燕山山脉。对西安大唐盛世帝皇文化、兵马俑、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终南山、秦岭淮河、昆仑山进行采访、摄影、写生,创作了系列的山水画和丝绸之路文化题材的国画,并与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南洋诸国,与巴基斯坦、以色列等南亚、西亚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三、 雕艺中的留边的传统浮雕与三面浮雕艺术
我国的国陶有两个,一是广东钦州坭兴陶(1968年,因广西没有出海通道,不便于抗美援越,国家将钦州<含北海、防城>,划归广西管辖,坭兴陶更名为广西钦州坭兴陶)、二是江苏宜兴紫砂陶。因钦州坭兴陶的紫坭矿做成陶土时,为76--163#,较为细腻,可以做雕塑和浮雕。我侧重选择钦州坭兴陶,以雕塑艺术和浮雕艺术移植到陶艺创作中。
陶艺是我的诗书画章雕塑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这里我重点讲一下坭兴陶的由来、坭兴陶的文化及我的陶瓷雕塑艺术、浮雕艺术的作品创作。
1995年我对坭兴陶进行研究,我在广州市中山4路、文德路的“南越文化展馆”、古书店、文物店找到了一些历史文献,其中,旧刋物刊登了广东钦州坭兴陶是国陶。1919年,广东省政府将钦州坭兴陶选送美国洛杉矶参加万国博览会评比,获巴拿马国际金奖。坭兴陶一时名声大振,称之为国陶。查看了这消息,我对坭兴陶有兴趣。我开始对坭兴陶的矿石、坯料练制、坯品的手工制作、,对坯品的雕刻,我传承了岭南文化、诗词书法国画为内容的传统的雕刻。专门成立了钦州市原古陶艺有限公司,收徒传艺,将练坯料、手工做陶、烧窑、打磨抛光、包装等传授给徒弟,将面临失传的民族工艺发扬光大。
2011年,香港《申报》刊登我的《钦州坭兴陶的“凤凰涅槃”》文章
 
2012年9月20日《环球时报》B8文化专刊单页介绍原广州市政协主席、诗书画名家邬梦兆的“雅韵精雕寓意妙”等人文章和专访,介绍了我的坭兴陶艺术。
2014年4月18日《环球时报》B6文化专刊单页介绍我的《“国陶”钦州坭兴陶的“凤凰涅盘”》文章,刊登了我代表性的坭兴陶艺术作品。
2015年,我在《中国民族博览》总第110期刊登了论文《浅析钦州坭兴陶沿革与发展》论文。
2016年《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为我出版《国家级艺术媒体特别推荐---谢荣松卷》
广东钦州坭兴陶晚清和民国初年,在这时期发展比较快,广东钦州坭兴陶得以广泛兴用,故当时的文人题为“坭兴”之誉而称赞坭兴陶的兴盛。期间,潮州、湛江、佛山、广州的大批书画名人、传统陶艺人大量涌进钦州,坭兴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了大批茶具陶和花瓶器皿,雕刻工艺以浮雕、圆雕、平雕、捏雕、镂空、填空镶雕见长,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岭南文化的艺苑之花。坭兴陶列为“官窑”,为官府所征用,并作为地方进贡的艺术品。据台湾台北市收藏的《钦州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李象来钦做官,曾由官家开设坭兴习艺所,在其产品的底部有‘钦州官窑’小方印。”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晚清和民国时期制作的坭兴陶器有二十多件,其中一件为官窑,其特别之处就
是用钦江东岸的白泥纹瓶,烧成后,用石打磨,细腻光亮如玉质。这是官窑与其他民间窑口的陶器最大的不同。
 
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的侵略割据,传统文化受西洋文化的冲击,坭兴陶出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在器皿上的设计出现仿西方器皿的元素。粤海十三行将坭兴陶的出口作为主要地方工艺产品出口南洋、美国等地。较为特别的是仿西方烟嘴器皿的精巧陶艺和酒杯器皿。现钦州市城区人民南路5马路在永福广场的古巷,就是清代咸丰年间的鱼寮横街商业繁华的“烟斗巷”。坭兴陶有一个功能,就是吸烟能虑尼古丁,喝酒能使酒更醇和香溢,当时的商人以拥有一个精美的烟觜斗和一套酒器用品为荣,在陶艺的雕刻上以动物仿生和人物、西洋炮浮雕为主,陶艺文化出现官窑、民间用器、艺术陶器饰品并存的局面,同时民间日用陶得以广泛使用。
 
 
坭兴陶与紫砂陶的最大区分在于“坭”与“砂”的差别。坭细腻,其坭质结构为160#-300#,而砂则在30#-70#。泥土的细腻决定陶艺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坭兴陶适合于雕塑、浮雕。宜创作人物三面浮雕、圆雕。坭兴陶的特质,易于雕刻,雕刻用刀可以冲、铲、刻、磨等手法,坭兴陶以浮雕见长,在坭兴陶的坯品上,在同一平面进行三面铲底刀刻浮雕法。
宜兴紫砂壶,因其砂粗,不能在同一平面上实行浮雕,只能在平面上堆起一定厚度的手捏沾多种形状,手捏山、桥、船、竹、石、瓜的浮雕状。
坭兴陶陶瓷器皿,是古远的传承的工艺传承。坭兴陶的浮雕工艺是明清时期兴起,特别是晚清广州通商口岸的开埠,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钦州的坭兴陶的刀刻线雕工艺转化为留边浮雕工艺和民间圆雕工艺。
我有文化艺术理论,有诗词、书法、国画、素描功底40多年的历练,有学院派扎实的雕塑艺术功底,实现了坭兴陶由民族工艺品上升为陶瓷艺术品。这一过程,我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首先是陶土坯料的炼制。钦州坭兴陶采用钦江两岸特有的陶土原矿为原料,钦江为界,江东泥软为肉,江西泥为原矿紫红陶土为骨,按照东泥六西泥四的比例混合成陶坯料。为开创坭兴雕塑艺术品,我改良了传统坯料工艺,就是将坯料加上烧制品(坏的成品)的粉末,炼成方块在地库贮存,经四年坯料的陈腐,使经细菌吃掉坯料中杂质和坭料,使坯料原矿坭坯料更揉软。四年为一回合。贮藏坯料四年后,坯料干硬,又重新炼制,反复3个4年即12年,“生”坯料变成“熟”坯料,即可做陶艺雕塑艺术品。
2013年,钦州坭兴陶第一个雕塑艺术品《听潮》问世,坭兴陶雕塑艺术品《听潮》是我和老师曹崇恩教授合作完成,创造了钦州坭兴陶的历史。我的12年陈腐的坯料,还能手工拍制作方形、多角的坭兴壶,俗称手拍壶,打破了传统坭兴陶只能为圆形器皿的局限,烧制过程中作品会变得更具青铜器的特质。
其次是在平面以下另类刀刻浮雕,采用雕塑艺术特性的手法,注重透视原理,使浮雕体现三面立体效果,它的最高点与器物平面相当。一般浮雕追求的是体与面的感受,而我的陶艺浮雕作品,强调的是生动、有力的刀刻线条,配以概括性的体面关系。采用雕塑艺术过行陶艺创作是我的陶艺作品新高度。我是雕塑专业的从业者,对传统的浮雕进行了改良,改良方法是浮雕以铲底的手法,凸现雕塑的效果,其特点是,突出浮雕艺术元素,产生強烈的艺术效果。这种浮雕方法,使坭兴陶的传统工匠工艺品向艺术陶的雕塑艺术发展,使坭兴陶在艺术文化品实行新的飞跃。
 
 
 
 

用原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原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原广州市政协主席、中国诗书画研究会荣誉会长邬梦兆先生2013年8月3日撰文 “雅韵精雕寓意妙”(谈谢荣松的坭兴陶艺术) 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在2010年对广州市的市政建设提出“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美、城更美”的广州五好要求,我作了“忆江南”的广州好诗词,邀请5个书法家、5个国画家、5个摄影家、5个篆刻家以及广西坭兴陶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紫砂陶工艺美大师、江西景德镇瓷艺工艺美术大师参与广州好的创作,历肘16个月完成诗书画摄影篆刻陶瓷的“广州好”创作活动,其中佑鑫居士创作的“五禧坭瓶”作品最精美,广州市政府在2012年和2013年在广州市琶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连续两年为他举行专场展览,让世界了解坭兴陶,认识工艺美术大师。
我看了佑鑫居士的坭兴陶艺, 我很吃惊,一是吃惊佑鑫居士创作所表达的思想容量和雕刻的创新能力;一是震惊于佑鑫居士的作品完成了由陶到艺术的转变,达到了艺术高度。我注意到,佑鑫居士非常注重作品的器皿结构的传统继承性;雕刻塑造的现代思想性;突破陶之工匠局限,采取同一平面进行深浮雕艺术手法,表达传统文化的艺术性。     
5月16日,中共钦州市委常委、副市长高 朴带领坭兴陶政府调研工作组到来,我对高朴副市长他们评价了佑鑫居士的陶艺水平: 他是集书法、国画、工艺设计、雕塑、文学、禅学、陶艺一身,以特有素描般的刀法进行雕刻,作品更多体现文学艺术性。他的作品在广州出现,引起了陶艺界一片惊愕。 我以前说他是陶艺奇人,现在看来不够准确,应该为“坭陶精英”。
受他的陶艺作品感召,今天特为钦州坭兴陶作诗一首,作为我送给钦州市政府礼物。           
赞“广州好”五喜瓶               
 (七律)
百词赞穗福中果,     五喜坭兴锦上葩。
古朴铜光声有韵,     晶莹玉润美无瑕。
神奇窑变称一绝,     独到功夫获众夸。
雅韵精雕寓意妙,     神州盛放太平花。      
总体而言,佑鑫居士的陶艺作品以“借物喻意”,造境于趣,很好地体现现代文化、艺术与传统文脉承接起来,体现了传统性、民族性、思想性、艺术性。”
 
2020年7月21日于北京
关闭